1月9日,学校2024年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大会圆满举行。来自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的领导和代表齐聚一堂,共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商“协同育人”,共襄“高质量发展”。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希峰,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龚龑,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产教融合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松,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蒋荣良,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昌林,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人机学院院长、教育事业部总监杨锐,贝迪克凌云(宜昌)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旭东,重庆同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亮,武汉航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黄小芹,湖北三峡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交运长江邮轮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丽娜出席大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梅继开致欢迎辞,相关高校、企业代表,市教育局职能处室负责人,校领导及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学校产教融合推进办公室主任、招生就业处处长郑涛涛主持会议。
石希峰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市教育局向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宜昌教育事业发展的同仁表示衷心感谢,对积极参与宜昌市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同仁,对大会承办单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致以崇高敬意,并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了宜昌职教发展情况。石希峰指出,近年来,宜昌职业教育发展跑出“加速度”,在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中贡献了突出职教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走在宜昌融合融汇创新发展的前列,紧密对接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需求,通过组建职教联盟、建设一系列重大项目、完善专业群布局,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加速器”和“动力源”。石希峰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进一步构建深度融合融汇发展新格局,形成学校教育和产业统筹合作、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提升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增强创新融合融汇发展新动能,校企双方双向奔赴,找准合作“切入点”、做实合作“结合点”、把握合作“着力点”、瞄准合作“落脚点”;三是进一步探索持续融合融汇发展新路径,深入调研,精准对接区域行业产业需求,实现多主体、广领域、深层次协同育人。
梅继开代表学校向出席大会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举办融合融汇发展大会,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将提供广阔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梅继开就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倡议。一是聚焦需求,深度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教材体系完善、课程标准制定、实训室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人才支撑;二是资源互补,协同发展,聚合多方力量,为拓展融合融汇路径出谋划策,促进信息共享与创新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局面;三是优化服务,共育人才,通过师徒结队、开展专业讲座把企业服务送进学校课堂,把学生送到企业一线岗位,帮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与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龚龑在讲话中表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当代大学的核心职能,与大会“聚焦产业需求 共育职教人才”的主题高度契合,在这三个方面遥感信息学科与职业教育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面对全新的机遇,立足共同的追求,未来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将与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产教界的同仁们一起不断努力、密切协作,为推进科教融汇、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蒋荣良表示,华中数控公司将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携手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多选择与机会,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郑涛涛主持
会上,朱昌林代表学校与相关高校、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校校、校企双方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应用联合工作站、华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凌云科技实践培训基地揭牌。
学校副校长杨德芹代表学校向企业授予实习与就业基地牌,并接受企业授予的学校人才培养基地牌。
杨德芹为校外实践导师颁发聘书。
在随后进行的分会上,校校、校企双方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围绕专业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室建设及学生实习就业等重点合作领域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携手开启校企合作新征程,共同绘就产融合融汇新蓝图。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校企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学校将以校企合作平台、产业学院为依托,汇聚合力走好产教科教协同培养人才之路,为建设教育强国、服务经济社会贡献智慧与力量。(撰稿:韩梦仙 图片:牟浩|审核:刘艳 刘琪|终审: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