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势 开创职教提质赋能新篇章
----宜昌文旅职教联盟 2021 年度工作报告
(联盟理事长 梅继开)
2021.12.1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今天,宜昌文旅职教联盟年会在三峡旅游职院如期召开。在此,我谨代表联盟理事会、代表三峡旅游职院全体师生,对莅临年会的各位嘉宾和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联盟建设与发展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宜昌文旅职教联盟自成立以来,在宜昌市文旅局和宜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全体成员单位以“价值驱动、协同发展”为基础,始终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共建、共享、共赢、共长”合作发展平台,有效促进成员院校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适应性,持续助力成员企业经济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下面我代表联盟作 2021 年工作汇报,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加强成员单位互动融合,联盟聚合力显著增强
1. 定期召开联盟理事长会议。今年 5 月,组织召开 2021 年理事长(扩大)会暨校企恳谈会,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共同研究创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联盟有关工作,交流探讨文旅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与问题,保障联盟按照规划方向健康运行。
2. 建立完善联盟专业组织体系。在联盟秘书处负责联盟日常运行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旅游管理、酒店餐饮、研学旅行、学前教育 4 个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并将于今天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必将有效聚合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企业专家作用,更好促进各专业领域的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工作。
3. 建立完善联盟运行机制与规范。严格执行联盟章程,联盟运行规章制度、考核制度、加入与退出机制不断规范,常态化校企对接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信息共享发布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联盟有序运行。
4. 加强联盟成员单位交流合作。联盟成立一年多来,理事会将走访成员单位、加强交流合作作为联盟建设重要内容,与成员单位在人才培养、人员双向交流、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并就联盟建设发展与双方合作的内容、方式与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既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又增进了密切合作和开拓未来的信心。
5. 建设开通宜昌文旅职教联盟网。通过前期筹备,联合各成员单位建设联盟网站,并将于今天正式开通。联盟网站的建立,将更好促进联盟各成员单位信息沟通,成为联盟信息资源应用和深度合作的有效平台。
二、优化联盟资源共享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1. 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充分调研行业龙头企业岗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综合育人机制,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纳入教学课程,提高人才培养对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充分发挥联盟内行业企业资源优势,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专业教材和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共享,使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三峡旅游职院承担的《旅游概论》《三峡旅游文化》两门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现已面向各校开放,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在 2021年度智慧景区资源库榜单中,注册用户数及活跃率、应用院校及单位总日志数等 5 项指标处于前十名,获奖数量在智慧景区资源库参建院校中名列前茅。
2. 重点推进课赛融通。联盟围绕“项目模块、技能渐进、理实交替、以赛代考”,打造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融通体系,将技能大赛赛项涉及的技能点、标准点和创新点融入专业实训课程标准,确保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落实落地,技能大赛硕果累累,联盟院校师生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 37 项,省部级奖项 60 余项。在第十二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上,牵头单位三峡旅游职院参赛团队以总分前十、湖北省参赛高校第一的优异成绩从 344 所本科、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喜获团体奖;选派的 4 名选手全部获奖,分获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2 个。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中获华中区特等奖、全国二等奖。在“非凡智旅杯”2021 年首届湖北省大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展示大赛中,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最佳人气奖 1 项、最佳课程设计奖 2 项、优秀指导老师奖 2 人、团体奖、优秀组织奖,包揽所有奖项,获奖名次和数量在全省参赛高校中排名第一。
3. 深入推进师资融合。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建立 5 家教师企业流动站,鼓励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开展生产实践,联盟学校2021 年有121 名教师深入87 家合作企业开展生产实践;积极面向企业开展“产业教授”选聘,拟向企业聘用 30 名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产业教授”,并纳入联盟学校兼职教师库,盘活师资资源,有效推动联盟内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积极与合作企业对接,组建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岗课赛证”教学、培训、考评团队,校企共同参与师资培训,累计投入培训经费 50 万余元,完成师资培训 119 人。通过联盟平台,建成 1 个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2 个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培养了一批职业教育理念先进、实践操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4. 规范推进实习融合。与安琪酵母、凌云集团、神旅集团、兴发集团、鑫鼎集团、桃花岭饭店等优秀企业依托专业打造产教融合生产实训基地 20 多个,新增校内实训基地 10 多个。重点开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水平餐饮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区域性高水平文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与桃花岭饭店管理餐饮管理公司共建生产性餐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筑面积 8500 平方米,项目总投资 4300 万元。与长江三峡发展有限公司、桃花岭饭店、三峡旅游集团等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产业学院”,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效载体,为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得到有效提升职业素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联盟院校与兴发集团、神旅集团等企业开办订单班 12 个,在旅游管理、导游、研学旅行、烹饪、酒店管理等 8 个专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累计为联盟内企业输送实习生 51 余批、800 余人次,订单培养学生数 600 余人。
5. 积极推进文化融合。联盟多次赴各企业了解行业前景、不断交流合作理念,促进学校与企业相互了解,常年邀请企业高管或技能大师进校园,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讲解产业文化、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传承三峡民间艺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三峡文旅大讲堂,到“聚焦学前特色,活化非遗文化”依托专业传承非遗文化的实践中探索出“教-学-育-训-研-创-传”非遗传承“七部曲”,从“寻访胡敌故里,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地追梦行活动,到“后疫情时代旅游景区(度假区)的高质量发展”“巴楚美食文化挖掘与研究”等系列名家大咖举办讲座分享活动,联盟坚持以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发挥校企融合文化育人载体的作用,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讲座报告 100 余场,有效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强化校政行企深度融合,服务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1. 创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依托区域文旅产业发展,以“专业群对接产业吻合度高、人才培养产出度高、资源整合共享度高”为目标,紧密对接文旅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深入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群和现代餐饮服务专业群 2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为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今年 4 月,联盟牵头单位三峡旅游职院与联盟单位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开展“大国重器示范讲解员”合作项目,经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遴选,最终成为入选“全国校企深度合作项目”的 12 个项目之一,成为旅游职业院校与旅游企业深度合作的“三峡模式”。全面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开展“旅行策划”“前厅运营管理”“餐饮管理运行”等 7 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旅游类专业群证书试点覆盖面达 100%,并成为全国首批授予的“1+X”研学旅行管理与策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基地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产学合作企业数由去年的 366 个增加到 542 个、共同开发课程数由去年的37 门增加到今年的 122 门、共同开发教材数由去年的 23 种增加到 96 种,学校为企业年培训员工数由去年的 586 人增加到 4695人。
2. 持续开展校校融合贯通。与联盟内 11 所中职学校精诚合作,在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 5 个专业开展 500 余人的“3+2”合作办学。不断修订完善中高职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和课程内容的衔接,解决了中高职不同阶段存在的课程教学内容 重复等问题,连续 5 年创新开展中高职衔接和教学活动。结合“1+X”证书试点,持续开展中高职有效衔接教研活动,将试点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不同等级考核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中高职分阶段对 接,形成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3. 深入推进校行战略合作。联盟主动接受行业指导,深入沟通联系行业组织协会,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全部纳入到教学计划中进行课程教学评价和实训操作考核。联盟主动对接产业服务行业,依托三峡旅游职院优势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群,积极推进研学旅行标准开发及研制工作,并应用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营地)评审及复核、课程备案审核及研学导师培训结业、入职上岗等环节,破解了区域内研学旅行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先后开展 9 期研学导师培训班,共计 2000余人次参训,形成了“宜荆荆恩”城市群研学旅行专业人才资源库,有效解决了区域研学旅行人才匮乏问题。
4. 积极开展校政合作共建。在宜昌市教育局、市文旅局的指导下,依托宜昌研学旅行基地共同体、宜昌市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指导 105 家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及优化,优化课程 230 余门,开发新课程 60 余门,遴选指导整理汇编 35 门课程入选宜昌市优秀研学旅行课程汇编《研学旅行在宜昌课程篇》并公开出版。指导全国三大示范营地之一的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开发三峡行、荆楚行、华夏行精品研学旅行线路 12 条,指导优化其他研学旅行线路 60 余条。“宜昌三峡研学旅行研究中心”开展前沿理论、研学实践研究,推动标准化建设; “宜昌三峡研学导师培训中心”,开展公益培训,实现了宜昌研学从业人员全覆盖;常态组织“全市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暨研学导师才艺展示活动”赛事,为研学师资培育成果展示搭建平台,有效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2021 年度,牵头单位三峡旅游职院获得湖北省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梅继开、高小芹 2 名教师获 2021 年度湖北省旅游类院校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宜昌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联盟内部横向联系相对松散,沟通交流的深度还不平衡,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不一致,联盟化发展核心能力还需增强;二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利益驱动是主要推手,合作纵深程度还需增强;三是联盟成员之间横向技术合作项目的数量、层次与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合作服务的力度有待加大。
五、2022 年工作思路
2022 年,联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和《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 92 号)等文件精神,服务湖北省“一主两翼”和宜昌市“六城五中心”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共育”为使命,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建设,助力宜昌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组织宜昌文化旅游职业教育联盟各成员单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创建全国示范性职教联盟和高水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团队,打造“宜荆荆恩”城市群文旅产业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蓄水池”及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培训高地。回顾过去,我们备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我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宜昌文化职教联盟所有成员必将精诚合作、开拓创新,肝胆相照、协作共赢,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全面增强联盟活力和服务能力,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宜昌文旅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